新華社北京7月26日電(記者 劉麗娜、陳濟朋、樊宇)每一天,世界都經歷著周而復始的晨昏變化,在全球不同時區(qū)的經濟分析師則如接力一般,追蹤輪動不息的經濟金融信息。這其中,具有“中國”標簽的信息已經成為最受關注的熱點。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經濟學教授彼得·德賴斯代爾指出,隨著中國經濟在全球體系中的重要性增加,中國經濟與世界如何互動,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話題。 一方面,像過去一樣,外部的變化依然對中國經濟產生重大影響;另一方面,中國經濟變化和政策調整對外部的影響也越來越大,進而會反過來再進一步影響自身,出現所謂“反溢”作用。國際觀察人士認為,從經濟增速變化,到經濟結構調整,再到“一帶一路”倡議的展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成形……中國與世界經濟不斷深化的互動關系中,日益呈現與以往不同的“雙向對流”。 ——在經濟增長方面,中國預計將繼續(xù)保持全球最大貢獻者地位。 近期公布的一系列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第二季度增長7%。美國金瑞基金首席投資官布倫丹·埃亨解讀說,這一系列數據“預示著中國經濟正處于一個從底部爬升的階段”。其他許多經濟學家也紛紛及時給出自己的解讀,關注點各有不同。 中國經濟數據受到如此關注,重要原因之一是最近一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增長”一直是世界經濟的稀缺品,而中國恰恰是這種稀缺品的最大提供者。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算,去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約為27.8%,高于美國的15.3%。今年全球產出預計增長3.3%,中國對全球增長的貢獻估計為28.5%。學界預計,即便增速略有放緩,中國仍將是全球增長最大貢獻者。 ——在外貿渠道方面,中國將繼續(xù)成長為全球核心市場。 目前世界經濟仍處在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全球總需求不振。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去年發(fā)布的報告估算,通過貿易渠道,中國增速放緩將使發(fā)達經濟體平均減少0.15個百分點的增速。 香港大學教授、國際金融論壇研究院院長肖耿認為,中國已是國際需求的重要提供者。值得指出的是,“一帶一路”倡議可望為中國培育外貿新優(yōu)勢提供“肥沃的土壤”?!耙粠б宦贰毖鼐€國家有著巨大的貿易合作需求,合作天地廣闊。 ——在資本市場方面,中國正從金融大國向金融強國邁進。 經過多年發(fā)展和開放,中國的金融投資標的等已經越來越受到國際投資者青睞。不過,與中國的經濟體量等相比較,中國資本市場的規(guī)模和開放度還有巨大提升空間。 波士頓咨詢公司近期發(fā)布報告說,與發(fā)達市場相比,中國政府在發(fā)展直接融資方面還有很大空間。未來5年至10年是中國資本市場實現高質量雙向開放的重要窗口期和成長為世界一流市場的難得機遇期。根據瑞士信貸研究所的預測,到2030年,中國資本市場規(guī)模有望取代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市場。 ——在產業(yè)合作方面,中國進一步躍升并更深融入國際產業(yè)鏈。 中國在國際產業(yè)格局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一方面,中國在國際產業(yè)鏈條上參與競爭和合作的層次越來越高,與發(fā)達國家產業(yè)有競爭,也有合作,還聯手拓展第三方市場;另一方面,中國在許多產業(yè)積累了優(yōu)勢的技術和經驗,企業(yè)紛紛“走出去”。 統(tǒng)計顯示,中國已成為資本凈輸出國,有條件大規(guī)模開展對外投資,進入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要素配置的時代。這對于全球投資格局、國際分工布局以及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等都將產生深遠影響,也是從經濟大國邁向經濟強國的重要標志之一。 國際產能合作已經成為熱詞。商務部數據顯示,中國目前已在全球50個國家建設118個經貿合作區(qū),而且還有一些經貿合作區(qū)正在建設中。 ——在貨幣功能演進方面,人民幣有望朝儲備貨幣邁出實質性步伐。 根據環(huán)球同業(yè)銀行金融電訊協(xié)會的數據,人民幣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貿易結算貨幣和第五大支付貨幣。今年年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決定是否把中國人民幣納入其特別提款權的貨幣籃子。專家預計,中期來看,人民幣有望實現資本項下可兌換,朝著國際儲備貨幣邁出實質一步,實現里程碑式的發(fā)展。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呂剛認為,未來幾年,中國的貨幣政策也將在更大程度上產生世界影響,并反過來影響中國對外經濟布局。 ——在全球經濟治理方面,中國從增益補充逐漸走向合作引領。 中國日益成為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參與者。作為最大發(fā)展中國家,中國帶來的是更新的視角,更寬的視野,也使全球治理體系更具代表性、更為合理。 中國正在向世界經濟更深層次引領者的角色轉變。國際觀察家認為,未來幾年,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上有望從播種走向早期收獲。而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受訪時說,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未來,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國能夠做出什么樣的貢獻。 備受關注的亞投行已對改善國際經濟治理體系產生促進作用。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黃育川認為,亞投行的出現,將從外部推動完善全球性多邊開發(fā)機構的治理結構和運營標準。 中國經濟融入全球體系的程度一直在加深。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兩三年,外界關注的仍主要是中國經濟如何應對外部沖擊以保持增長。2011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fā)布《溢出效應報告》,首次把中國納入世界五大具有系統(tǒng)重要性的經濟體行列,分析其對伙伴經濟體的影響。目前中國經濟在爬坡過坎,后勁為外界看好。經濟轉型的進展和最近的資本市場波動,再次印證了中國和世界經濟互動的深化。 雙向互動,相互促進。中國期待世界經濟更好,世界也期待中國經濟更好。呂剛更進一步指出,過去研究中國經濟的外部環(huán)境,中國自身因素是不必多加考慮的,而現在則不同,中國影響世界,世界再回哺中國的螺旋動態(tài)關系才是基本框架。 呂剛認為,如果中國成功實現從低附加值產品生產國向高附加值產品生產國的轉變,在消費上成為全球第二大引擎,則會一方面拉動全球市場,另一方面再良性作用于中國自身。中國經濟的成功轉型,對自身和世界都將是最令人振奮的利好。 |
您當前位置:首頁 > 正文
中國與世界經濟日益呈現“雙向對流”
發(fā)布時間:2015-07-27
來源:新華社
大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