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正文
李克強提出中拉產能合作“3×3”新模式奧妙何在?
發(fā)布時間:2015-05-22 來源:俠客島

  領導人出訪,第一站的致辭往往特別重要,通常含有為整個行程定調之意。

  北京時間5月21日凌晨,新華社全文發(fā)布李克強總理在中巴工商界峰會閉幕式上的致辭。

  《推動中巴合作升級引領中拉共同發(fā)展》,從題目就能體會,巴西這場致辭,意不僅在巴西,更在拉美。

  眾多干貨和信號中,最為關鍵的是什么呢?當屬總理首次提出的中拉產能合作“3×3”新模式。

  契合拉美國家需求,共同建設物流、電力、信息三大通道;遵循市場規(guī)律,實行企業(yè)、社會、政府三者良性互動的合作模式;圍繞中拉合作項目,拓展基金、信貸、保險三條融資渠道。

  這三句話,是理解總理環(huán)球十萬里拉美行的三把鑰匙。

  為什么總理要提出“3×3”合作新模式?

  要理清這個問題,得先看看中拉合作的舊模式是什么。在傳統(tǒng)的中拉貿易結構中,拉美對中國出口產品80%左右屬于鐵礦砂、大豆等原材料,而中國向拉美的出口產品中則大部分為一般工業(yè)消費品。

  這一傳統(tǒng)版本的經貿關系在過去這些年里成績不菲。僅此次總理訪問的四國中,就有巴西、智利和秘魯三國以中國為最大貿易伙伴。

  但時移世易,當前全球經濟正處于深度調整期,去年原油、鐵礦等大宗商品價格持續(xù)下跌。風暴之中,無人能置身其外。中國與拉美,必須尋找到另一個有效的“合作引擎”。

  國際產能合作,便是中國總理給出的“良方”。

  一個重要的觀察窗口:今年4月3日,李克強主持召開中國裝備走出去和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座談會。

  此次座談會上,總理首次提出,要推動中國外貿從“大進大出”轉向“優(yōu)進優(yōu)出”,形成開放型經濟新格局。

  這一新思路里,“優(yōu)進優(yōu)出”和“開放型經濟”不止是中國單方獲益的戰(zhàn)略。

  用總理的話說,“支持中國裝備走出去、推動國際產能合作,不僅有利于中國盤活存量資產,也有利于其他國家加快工業(yè)化進程、擴大就業(yè),還可以為中國與發(fā)達國家合作開拓第三方市場創(chuàng)造更多機遇。這是‘各得其所、互利共贏’的好事。”

  加快工業(yè)化進程、擴大就業(yè),這是實實在在的需求。

  拉美就有這樣的需求。

  從1870年至今,拉美國家經歷了“外向-內向-外向”等不同的經濟發(fā)展模式。這種產業(yè)政策的“鐘擺效應”造成了拉美的“去工業(yè)化”現象,絕大部分拉美國家過度依賴初級產品出口或旅游業(yè)。

  正如李克強在致辭中指出:長遠看,拉美不能止步于初級產品的“全球供應商”,中國也不能總是充當廉價產品的“世界工廠”。

  擺在眼前的良機是:中國有優(yōu)勢的裝備和產業(yè)鏈,拉美則有發(fā)展工業(yè)與基礎建設的轉型需求。

  這個重要的互補特性,正是中拉關系可以走向升級版的原因。也是總理提出中拉產能合作“3×3”新模式的基礎所在。

  總理為什么格外看重這9個關鍵詞?

  物流、電力、信息;企業(yè)、社會、政府;基金、信貸、保險。

  “3×3”合作新模式里,總理為什么格外看重這9個關鍵詞?

  答案藏在細節(jié)里。

  先看一份媒體披露出的中方企業(yè)家代表團名單。隨行的行業(yè)翹楚既包括正在合并中的中國北車和中國南車,以及中國中鐵旗下公司和多家中字頭的交運、工程類企業(yè);也包括國家電網、中國核工業(yè)集團和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等能源類企業(yè);更涵蓋了多家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中國新興行業(yè)代表,比如華為、中興通訊、奇虎360、浪潮集團等。

  領導人出訪,帶誰不帶誰,學問很大。這些企業(yè)所處的行業(yè)正好與總理口中的“物流、電力、信息”相吻合。他們既代表了國內的優(yōu)勢產能,也恰恰覆蓋了拉美各國最想補上的發(fā)展短板——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

  對任何一個跨國項目來說,能否找到利益契合點,都是順利進入新市場的關鍵。

  當然,走得出去只是合作的開始,能否走得好,走得穩(wěn)還取決于許多其他因素。也正是基于這些因素,中拉合作新模式才不只需要一個“3”。

  來看第二個“3”:企業(yè)、社會、政府。

  這里面能讀出兩層意思。一是總理在產能合作方式上的鮮明思路。他在致辭中說,雙方企業(yè)可按照“企業(yè)主導、商業(yè)運作、社會參與、政府推動”原則,通過合資、PPP、特許經營等方式進行項目合作。

  這意味著,總理對于三者之間的定位想得很清楚,政府不是要大包大攬,而是要搭建政府間合作框架;企業(yè)也不是要吃“獨食”,而是要發(fā)揮杠桿作用,將當地的社會資本納入利益共享的機制中去。這對雙方都有好處。

  第二個“3”的另一層意思則是,中國企業(yè)應該“入鄉(xiāng)隨俗”,要主動適應拉美、融入拉美。

  眾所周知,我們與拉美地區(qū)有著在法律、社區(qū)、環(huán)保、勞工、語言、文化等領域的差異。這既是挑戰(zhàn)也是機遇。

  因此,融合很重要。這種融合包括與政府的、更包括與社會的。所以總理才在致辭中說,會鼓勵中資企業(yè)實行本地化經營,注重聽取工會、社區(qū)意見。此舉得民心。

  最后是總理致辭中的第三個“3”:拓展基金、信貸、保險三條融資渠道。

  為什么是金融服務?翻看發(fā)達國家大型企業(yè)走出去的歷史,與財團結伴出行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融資血管不堵塞,是海外資產保值增值重要前提。其中既需要基金、信貸的開路功能,又離不開信用保險發(fā)揮穩(wěn)定器和避雷針的作用。

  在這一層面上,總理有著長遠打算。這一次,隨團前來的金融機構包括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以及國家開發(fā)銀行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

  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金融服務,就是國際產能合作的糧草。

  “3×3”合作新模式如何讓中拉成為命運共同體?

  李克強在致辭中分別引用了拉美諺語“眾臂合力,無可匹敵”和中國古話“人心齊,泰山移”。

  這兩句話用在中拉產能合作“3×3”新模式上,指示的前景就是總理所看重的命運共同體。什么是命運共同體?說白了就是有難一起扛,有福一起享。

  在世界經濟普遍陷入低迷的背景下,2015年拉美地區(qū)經濟增長預測為1.0%,意味著拉美將連續(xù)4年低速增長。而中國也正在進入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tài)。

  這時候,作為唇齒相依的重要貿易伙伴,中國和拉美,不只要抱團取暖,還要取長補短,一起突圍。

  用總理的話說,全球經濟復蘇有賴于國際產能合作,“中拉加強基礎設施與產能互動合作,是當前形勢下國際間加強合作共同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有效途徑”。

  意思再清楚不過了,中國與拉美的升級版合作關系,既是各自稟賦完美結合的水到渠成之舉,本身也是對世界經濟復蘇的重要貢獻。

  尤其值得注意的還有李克強在致辭里的這一表述:讓民眾共享發(fā)展成果是中拉產能合作的根本目的。

  他表示,中方為中拉產能合作提供的投融資支持,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這樣的姿態(tài)表明了立場:中拉合作不是重利輕義的短期行為,雙方都致力于包容性增長。

  中拉攜手前行,產能合作“3×3”新模式是重要新起點。(石凌言)